时间:2025-04-09 06:55 作者:麦金利 浏览量:709
');}else{document.write('
习近平: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,观照人民生活,表达人民心声,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、描绘人民、歌唱人民。
这段话出自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、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。
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,深刻阐述了文化文艺工作者怎样创作、为谁创作、为谁立言的根本问题,指明了“与时代同步伐、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创作方向,明确了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有“以精品奉献人民、用明德引领风尚”的使命担当。
艺术源自生活。文艺作品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,现实生活是文艺作品生长的土壤。文艺创作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,但绝不能脱离现实、违背常理,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经不起推敲与检验,更谈不上成风化人。因此,文化文艺工作者只有脚踩大地、扎根现实生活,从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与平凡生活中发现创作主题、捕捉创作灵感,这样的文艺创作才能更真实、生动、深刻。
人民是文艺之母。源于人民、为了人民、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,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,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。文化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、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、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,才能洞悉生活本质、把握时代脉动、领悟人民心声,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。
无论是描写时代变迁下普通中国人家庭生活的《人世间》,还是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的《大山的女儿》《山海情》……这些文艺影视作品之所以吸引人、感染人、打动人,都是因为作品立足于反映时代背景下中国人的生活现实和精神世界。创作者把普通人当成作品的主角,把心、情、思沉到人民之中,让读者或观众从他们的人生中获得情感共鸣与心灵启迪。
当今世界,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更加凸显,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,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有更多的需求、更高的期待。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要担负起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,就要坚守人民立场,扎根人民生活,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,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。
本期解读:陈锐海 央广网评论员
其中,龙净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阳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、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光智博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光慧优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及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阳光慧佳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5家公司与慧智优佳签署增资协议,拟对慧智优佳进行增资,增资金额合计为3.67亿元,其中625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,3.04亿元计入资本公积< “深圳面临历史的新转折” 深圳40年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,这证明中央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以发展为目标,发展是硬道理的决策是正确的 “当时国家要将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,时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提出,可以学习国外出口加工区的方式,靠出口带动经济